陸媒「界面新聞」報導,以康師傅、統一和旺旺為代表的台資企業正經歷成長中重要的一道坎。2013年至今,它們一直處在下滑的軌道上。(取自網路) 分享 facebook 陸媒「界面新聞」報導,以康師傅、統一和旺旺為代表的台資企業正經歷成長中重要的一道坎。2013年至今,它們一直處在下滑的軌道上。不久前陸續公布的半年報顯示,統一和旺旺都是營收淨利潤雙降。唯獨康師傅倒是給出一份不錯的上半年報,2017年上半營收為285.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但2016年上半年財報是康師傅十年最差的財報,若要判斷康師傅恢復增長還為時尚早。很長時間裡,康師傅、統一、旺旺來自台灣的食品企業在產品本身和管道流通上都扮演著引領的角色。但是如果從三家公司上市後可以查到的2009年到2016年的財務資料比較,會發現它們的下滑從2013年已經開始。8年間它們都在2013年達到業績最高點,截止2016年底,康師傅和旺旺的下滑幅度都是23%,統一雖然新品不斷,同樣逃不開類似的趨勢,下滑幅度為9.9%。當公司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多數企業會通過戰略調整去改善業績,而通常的做法就是出售資產、架構調整、裁員等。統一陸續處理健力寶、今麥郎等資產,今年以來還關停兩家生產海之言和其他果汁飲料的工廠;康師傅則更直接,在今年7月準備賣掉5家位於南昌、昆明、成都的工廠給上游原料供應商,上述5家工廠主要生產和銷售即飲茶、果汁飲料、碳酸飲料等,此舉被看做是效仿可口可樂改革瓶裝業務體系的輕資產佈局,為了給研發新品提供更多資金。精簡人手也是度過難關的方法。公開資料可查,截至今年6月底,統一企業員工數為2.9萬人,與2013年底相比減少9372人。旺旺目前員工人數約為4.55萬人,比2013年的5.35萬少8000人。康師傅員工數則由2013年的8.05萬人,減少到目前的6.04萬人,減少了將近2萬人。報導說,大公司們通常會把業績下滑歸咎為消費需求放緩,但事實上可能是沒有抓住消費者的需求。競爭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靠一兩個明星產品比如紅燒牛肉麵,或者旺仔牛奶就可以走遍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對手不僅僅是雀巢、娃哈哈這類大公司,還有一群小品牌。除了行業內的品牌競爭,管道變化也有新競爭。比如為康師傅運營電商的凱絡中國CEO侯靜雯說,「康師傅更大的競爭對手不是統一,而是餓了麼。」對於年輕人來說,叫外賣比煮速食麵更方便營養了,選擇也更豐富。而電商管道蓬勃發展,小品牌不再依賴傳統超商管道。伴隨著消費者的喜好越來越細分,小品牌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市場。比如三隻松鼠這樣的初創公司借助網路行銷以及手機購物消費趨勢,只用了5年時間就從初創企業做到了2016年44億元的銷售額。NFC果汁的廠家可以避開大公司在傳統管道的壁壘,直接佔領高大上的便利店。就像作家詹姆斯•哈金在《小眾行為學》中說的,當中間市場陷落,社群經濟來臨,小眾的崛起將成就新的商業夢想。但對於大公司來說,這將是個噩夢。
BA9AC99329E23B43
arrow
arrow

    johnrssxd50j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