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殺女童「小燈泡」的王姓凶手,經服用思覺失調症藥物後,情緒明顯改善。記者王宏舜/攝影 分享 facebook 犯下「小燈泡」命案的王姓凶手一審遭判無期徒刑,高等法院今進行審判程序,傳在看守所為王治療、輔導的施姓精神科醫師和志工釋靜玄作證。兩人皆表示, 王在入所初期狀況十分不穩定,除有干擾行為也語無倫次,但近來因服藥治療,情緒緩和許多,如同常人。施並透漏,王的父母認為兒子沒病,反對他服藥,這也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家庭常出現的狀況。去年3月28日,王在台北市環山路拿剁刀往3歲女童「小燈泡」頸部砍殺23刀,女童身首分離慘死,王被依殺人罪起訴,並求處死刑。士林地院指王有性與親密關係需求,很困擾,自困家中,並認為父母不關心他,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王在2010、2014年曾兩度因精神問題送醫,但他非病情嚴重之人,事後他想像自己是「堯」、「四川皇帝」,認為皇帝可以砍庶民的頭,只要砍了庶民的頭他就可以「傳宗接代」。合議庭雖批王「極為殘暴、駭人,對被害人家庭和治安影響甚鉅」,但因王罹患思覺失調症,依「聯合國兩公約」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規定免死,判王無期徒刑。王姓被告和檢方都上訴,王主張自己符合刑法第19條行為時「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的情形,高檢署公訴檢察官則認為他未達減低或喪失辨識行為違法能力。施姓醫師說,王初診時,現場淨空,王被銬著手銬、腳鐐,由獄警架進來,情況十分特別;當時王抗拒,但看守所強制治療。王在治療時也曾經換過藥物,一開始投以鎮定作用較強的藥劑,也有些副作用,王在吃了後像機器人,動作奇怪,但改服第二代藥品後,效果改善很多。施說,精神疾病患者與一般病患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病識感」,不僅王沒有,連他的家人也這樣認為,在接見時,父親還叮嚀他「不要吃藥」。施姓醫師說,王現在的狀況穩定,很顯然是因為藥物發揮了作用,但很多患者常常在復歸社會後,就忘了吃藥,加上家人也不支持服用,使得病情再度惡化;他希望王能持續治療。檢察官詰問,王在看守所中如何服用藥物,是在醫師面前吞服嗎?施回答,看守所沒有藥品,通常都是由特約藥局供藥,但發藥的不是專業藥師,過去也有病患反映「吃的和醫生開的藥怎麼不一樣?」;觀察判斷,王應該有按時服用。目前王服用的劑量並不高。輔導志工釋靜玄說,他輔導過王兩次,第一次時根本無法對談,但第二次時明顯改善。王訴說父親很嚴厲,從小就禁止他到外面玩,還規定回家時間,他沒有談話對象;長大後他會打雙親,和鄰居吵架。王自稱是在當完兵後,逐漸出現幻想症狀。王姓凶手今天出庭時,眉頭緊皺,但沒發表太多意見,多由律師回覆。他曾提出修復式司法意見,但「小燈泡」家屬婉拒。
F5781FE86D2A793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九州娛樂城 通博娛樂城
    全站熱搜

    johnrssxd50j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